内容摘要:
关键词:
作者简介:
目录
序
导论:如何看待作为一门学问的法学?
一、法学与自然科学二、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律学的性质?三、西方法学的中国/汉语表达:“翻译法学”与“斗争法学”生成的历史背景四、当代中国法学的走向:争论与抉择
第一篇 修辞学、辩证术与论题学
第一章 西方古代修辞学:辞源、主旨与技术
一、西方“修辞学”的辞源与主旨二、“意见”与“修辞学”三、“开题”与“开题术”
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论题学考辨
一、“论题学”的性质与对象二、《论题篇》之相关概念辨析三、亚里士多德论题学与修辞学上的开题术
第三章 西塞罗的《论题术》:思想与评价
一、西塞罗写作《论题术》的背景二、西塞罗《论题术》的基本思想三、西塞罗《论题术》之评价
第二篇 争点论、决疑术与罗马法学
第四章 古代修辞学上的“争点论”
一、作为修辞学理论的“争点论”之渊源
二、赫玛戈拉斯的“争点论”
三、“争点论”的发展:赫摩根尼斯及其思想
第五章 决疑术:方法、渊源与盛衰
一、决疑术:旨趣与方法二、决疑术的理论渊源三、决疑术的盛行与衰落
第六章 决疑术与罗马法学的成长
一、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二、罗马法学的嬗变三、罗马法学家们的作品:类型与特性分析
第三篇 欧陆中世纪与近代法学流变中的方法论因素
第七章 《学说汇纂》的再发现与近代法学教育的滥觞
一、公元5-11世纪的西欧法律及其技艺二、优士丁尼《学说汇纂》的再发现三、博洛尼亚大学的建立与欧洲法学教育的勃兴
第八章 注释法学派:方法与风格
一、博洛尼亚注释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二、注释法学派的注释活动及方法三、注释法学派的作品类型与风格四、阿库修斯注释及其影响
第九章 评注法学派的兴起:贡献与危机
一、评注法学派形成之前的知识与方法转型二、评注法学派产生的过程三、评注法学派的发展四、评注法学派的贡献及作品类型五、评注法学派之方法与理论所遭遇的危机
第十章 人文主义法学派的方法论与知识谱系
一、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法学二、人文主义法学的发展脉络三、人文主义法学的理论-方法特征
第四篇 近代自然科学推进的法学范式
第十一章 自然科学的挑战与法学的因应——理性主义自然法学的范式及影响
一、自然科学的兴盛在知识论上所形成的挑战二、法学对于自然科学(以及数学)在知识论上的挑战之因应三、新的自然法学范式:理性主义自然法体系四、理性主义自然法(理性法)框架下的法学体系(尤其是私法学体系)构建五、理性主义自然法与18世纪50年代以降的欧洲法典化运动
第十二章18、19世纪之交的法学之历史主义转向
一、自然法理论的危机与法学本身的内在转变二、哥廷根法学派的法学方法论革新三、历史-哲理流派之法学思考与理论建构
第十三章 德国历史法学派与“学说汇纂学”的兴起
一、萨维尼其人:生平与著作二、蒂堡-萨维尼论战与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成立三、历史法学派内部的分支与理论分歧四、格奥尔格·弗里德里希·普赫塔的法学建构:理论与方法五、“学说汇纂”体系的形成与发展
第五篇 20世纪法学知识与方法的转型
第十四章 法学的实践走向:从“概念法学”到“评价法学”
一、学说汇纂法教义学遭遇的多重挑战:“概念法学”一语的由来二、“自由法运动”的兴起三、利益法学:菲利普·赫克与图宾根学派四、评价法学的理论面貌:法学方法论的勃兴
第十五章 法学上的修辞学-论题学思潮
一、沙伊姆·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学二、特奥多尔·菲韦格的“论题学法学”三、其他学者的法修辞学与法论题学著作
第十六章 当代逻辑背景下的法律论证理论
一、逻辑理论与法律论证的逻辑难题二、实践知识之困:当代有关法律实践难题的论证理论三、当代法律论证理论的进展
第十七章 法学的知识性质之再认识
一、作为法学研究对象的“法理”:概念与词义辨正二、“法理”的认知:法学知识的形成(生产)方式三、法教义学与法学范式的转换